无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还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绿色。
从宁夏银川飞往江苏南京,起点是黄河之滨,落点是长江之畔。绿色发展理念,搭起两地经济携手发展的虹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8日至11日,在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智库联盟、新华日报社主办的“与江共生‘绿’满新征程——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活动中,来自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黄河流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京津冀地区的省级党报记者,深入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和常州市溧阳市,沉浸式领略“与江共生,绿色发展”的现实图景。
(一)
地处溧阳市的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储能行业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推广。
倚靠行业巨头,60余家上下游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溧阳,溧阳市在动力电池领域一路高歌猛进。
行业巨头的强大吸引力,也让落户宁夏的企业纷纷投来“橄榄枝”。
宁夏天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宁夏从江苏省引进的绿色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项目,一期投资8.8亿元,主要建设年产3.25万吨含氟新材料及电池级氟化锂。目前,该公司正积极通过相关行业认证,努力成为江苏时代的供应商。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宁东锂电材料一体化产业集群项目,是江苏百川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宁夏新材料领域投资建设的首个以产业集群为单元规划、落地建设的项目,目前同样在积极通过相关行业认证成为宁德江苏时代供应链上的一员。
产业链供应链联动,让宁夏和江苏在新能源领域的关联愈加密切。溧阳市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正被宁夏同行借鉴和学习。
2022年,溧阳市动力电池产值突破千亿元——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的背后,还有“智库”的鼎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研究中心落户溧阳,是江苏省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一个范例。长三角研究中心在溧阳建立成果转化与学术交流中心,在动力电池、电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高端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累累硕果。
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长三角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溧阳智能制造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等10家高端科创平台,13家国家级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合力打造人才高地,50多家国内行业细分领域的知名企业入驻附近的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聚力打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结构件等为主的电池材料产业链,逐步打造具有全国有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绿色打底,集约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曾以生态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溧阳,正缓缓铺展出一幅绿色写意的美丽画卷。
(二)
宜兴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陶都”美誉。
这里水网密布,绿色发展须让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走进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记者切实感受到这一理念在实践中所上升的高度。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我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最大的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了从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到环境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4月8日,采访团走进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
“宜兴概念厂水处理区2021年8月开始调试运行,使用了一批国内前沿、尖端的技术,日均处理水量17000吨左右,每日可处理100吨90%含水率的有机废弃物,这些有机废弃物可提取沼气用于发电,沼渣处理为营养土后用于土壤改良或园林绿化。”概念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厂采用的“珊氮技术”,脱胎于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污水深度生物脱氮技术及应用”核心技术,污水进入该厂水质净化中心,经过格栅间、沉沙池、生化池等多流程深度处理后,大部分出水回用于宜兴市景观补水或排向太湖,成为生态水源滋润一方土地,小部分出水则经过进一步处理再生达到饮用标准,被起名为“永续水”,用以满足整个厂区用水需求。
本着零碳绿色基地、突破治污边界、科技智慧、开放融合、新技术集成应用、生态安全水质的规划理念,概念厂诠释了新时期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的关系,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工业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永续水’成为这里的‘网红’特产,可以直接饮用,展示着未来污水绿色可持续利用的多重可能。”概念厂负责人介绍,该厂正向打造城乡生态综合体方向延伸。
考核环保科技工业园是不是环保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经过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是不是干净。在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被处理过的水就是“质检员”。
宜兴美,美在水文。10年来,宜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开展水体生态修复,“一河一策”,实施湖滨生态带修复、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系列工程,打造河道生态长廊。先后关停上千家小化工、小作坊,转而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位于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聚焦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孵化和推广,探索“环保+创投”的公共服务平台创业之路,引进的每一家企业,都能在基地生态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精准为上下游企业服务,共建携手发展的环保科技“朋友圈”。
“基地对标国际先进技术组织,致力于成为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董事总经理邵焜琨表示,目前基地已形成“国际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核心技术团队+智能制造升级+供应链创新+共享经济生态”的产业体系。
守好水,护碧波,以绿为底,绘现代产业发展高地。2022年,宜兴市生产总值达2236.72亿元,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七。
(三)
行走在溧阳、宜兴的乡村,浓浓的绿色发展理念无处不在。
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为了保留古村落的传统风貌,桂林村摒弃大拆大建,通过生态修复、设施提升,让荒山变茶山、河塘变湿地,实现村内水系贯通,形成了滨水景观带,极大地改善了村庄面貌。同时,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吸引桂林山居、安悦天目山居、东野茶舍等总投资300亿元的大项目落户桂林村。众多旅游项目形成集聚效应,催生群众自发经营的乡村旅游业态180多家,有效带动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走进宜兴市潼渚村,古桥流水人家,诗画田园怡情。这里不仅景色优美宜居,更充满“智慧”——该村是宜兴首个实施智慧乡村环境一体化服务项目的自然村落。
在潼渚村“中控室”,环境管家一体化管控平台帮助该村实现污水处理、生态预警、水质检测等功能的云端管理。
“这里原来是条臭水沟,水体黑臭且严重富营养化。”潼渚村党总支书记蒋振介绍,针对历史形成的黑臭河道、农村污水散排、垃圾乱放等问题,潼渚村率先进行智慧乡村环境一体化治理,构建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生态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智慧化管护”五大系统,实现了区域水质持续稳定在地表I类水以上,水系清澈,绿满园花满野,成为节假日游客们的网红打卡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江共生,“绿”满新征程。(记者 丁建峰)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