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蒋萍 文/图)3月24日,“媒体看吴忠 百姓话平安”融媒体记者团来到宁夏青铜峡市法院瞿靖法庭,探访这里的“田间”“民间”“夜间”法庭如何打通司法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和以往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法官越来越多地到田间地头去,到老百姓中间去,能仔细倾听我们的诉求。”正在青铜峡市法院瞿靖法庭咨询合同纠纷的邵岗镇村民王山河告诉记者。
【资料图】
瞿靖法庭庭长党文强介绍,瞿靖法庭管辖瞿靖镇、邵岗镇、良种繁殖场、国营连湖农场等33个村组,户籍人口约5.5万人,另有自发移民、供港蔬菜基地外来务工人员等非常住人口约5000人。辖区群众大多白天外出务工务农,为解决群众请假不便、农忙无法及时参与诉讼等问题,“田间法庭”应运而生。
3月24日现场调解会前,婚姻纠纷案中的这位带三个孩子的妇女接受瞿靖法庭的法律援助。
2019年,法庭调解的一起婚姻纠纷中,一名当事人不识字,且腿脚残疾行走不便。为了不让当事人跑路,法官驱车30公里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并为当事人争取到抚养费。随后,法官每月收取抚养费后,都会风雨无阻送到30公里外的当事人手中。
三年来,法庭共开展“巡回审理”46场,就地审理农村土地、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纠纷。法庭还对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开设“绿色通道”,为伤病人员、老年人提供上门立案、上门调解、上门送达等服务。利用乡镇集市、农闲时间和“宪法宣传日”等时间节点深入移民村、社区、企业讲解法律知识,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田间法庭”打通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民间法庭”,就是筑牢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2021年6月,少年张某和沙某玩耍时,骑电动车将同村女孩陶某嘴部撞伤,三方家属因此对簿公堂。因此类伤害赔偿案在甘城子乡各村屡有发生,法官多次实地走访后,决定将巡回法庭搬到村委会,并邀请老党员、乡贤、网格员和村民旁听,参与到案件调解中。庭上,法官耐心释法析理,庭下,村民劝导促和。同时,办案法官结合案情实际,围绕民法典中有关未成年人侵权的责任承担等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最终双方认识到自身错误,互相赔礼道歉并和解。
瞿靖法庭庭长党文强介绍“三间”法庭。
党文强介绍,瞿靖法庭针对普遍矛盾,就到“民间”开庭,通过普法让大家认识到错误。小的矛盾让群众评判,用乡规民约化解纠纷,借助民间力量,可以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在开展“田间法庭”“民间法庭”的同时,瞿靖法庭开展的“夜间法庭”,做到了便民利民一站式服务。
3月7日21时许,瞿靖法庭“夜间法庭”再次开庭。聋哑人老海,不识字也不懂手语,与在新疆打工的妻子大梅已分居5年,大梅曾三次起诉要求离婚,但均因无法返回或老海存在表达障碍,未能审理。
今年春节,大梅再次起诉离婚。瞿靖法庭想方设法联系老海的儿子小江,并经过小江传达诉讼材料并询问意见,约定调解时间。3月7日,大梅从新疆赶来。
20时30分许,老海父子也从同心赶到了瞿靖法庭,法官随即主持调解。通过小江,法官与老海耐心沟通、告知询问,老海同意离婚,双方就财产分割和经济补偿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确认协议、签字按印时已到22时许。
“我们辖区的群众大多白天外出务工务农,法庭只能利用夜间、周末和节假日提供司法服务。三年来,瞿靖法庭夜间开庭审理、调解案件已有90多次。”党文强说,夜间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和开庭审案已是常态化工作。
人民陪审员指着胸前的徽章。
从“坐堂讨论”到“实地查看”,从“坐堂问案”到“地头开庭”,青铜峡市法院瞿靖法庭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开设“田间”“民间”和“夜间”法庭,坚持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打通了司法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