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创建友好“界面” 培育公平“土壤”

如果把市场比喻为一个体育场,市场准入是入口,审查制度相当于安检,隐性壁垒是看不见的门槛,市场监管制度则是每一位参与者都需要遵循的规则。


(资料图片)

民营经济是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就业创业的主渠道。我区着力为市场主体的“运动员”创造公平竞争的比赛环境,切实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增强信心,激发活力,不断开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破除“隐形门”拓展新空间

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往往来自对具体问题的回应。

让隐形得以显形,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市场准入,是进入市场的入场券。

“国家已放开、地方仍在批的事项;准入标准过高、流程过长;新业态监管空白造成无法准入……”按照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有关要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面向市场主体公开征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线索,推动“非禁即入”全面落实。

切实破除各类“玻璃门”“旋转门”“隐形门”,我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准入环境,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度。

“破除影响平等准入壁垒,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约束干预市场行为,出台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促进‘信用+政务服务’运用,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拓展招商引资有机结合,加力做好稳企、落地、暖心工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把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创新,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首要环节,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推动“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实现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同时,探索“一证一业”改革,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难题。

市场准入不仅是一道门槛,也是一张“门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更多领域发展和项目建设,提高民间资本投资信心。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我区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企业安心投资创业形成良好预期;坚持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有效消除差别化政策措施,破除地方保护、行政性垄断或其他隐性壁垒,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全领域的市场监管体系。

政策“服务包”提升获得感

截至2月24日,我区共有34家中小企业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民营企业达33家——分别涉及十多个细分产业领域,部分企业相关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宁夏苏宁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在政府综合施策的帮助下,我们渡难关、增信心、谋发展,2022年营业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特别是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实施,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得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中。

我区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支持企业开展结构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绿色改造,促进转型升级,通过企业带动,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卡链补位”。

“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在各领域、新赛道上,我区民营企业以精深之功、创新之志,写就进取之章。

“今年上半年,我们将以悠阅城项目开业为契机,首创‘城市共生’的商业发展模式和理念,发挥好商业综合体示范带动作用,助力我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银川建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伟介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正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推进商业发展方面重引导、出政策、优环境,相关部门给支持、办活动、强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才让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商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在扩大内需中展现新作为。

企业开办在全国率先实现3小时办结;拓展智能办税方式,实现企业税费事项100%网上办,纳税人办税平均等候时间缩减50%;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晋升“非常高”档次,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我区迭代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16”行动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

我区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民营企业在发展实际中的诉求,以及在创新、转型、市场准入、招投标等方面存在的堵点,进一步优化政策、法治、创新等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全力提升服务民营经济能力和水平。(记者 毛雪皎)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市场准入 公平竞争 民营经济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