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小店“触网”逆势飞扬-当前视讯

12月16日,位于银川市兴庆区长城路的斌宇商店,外卖骑手来来往往,生意异常火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店主小李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熬夜之后青黑色的眼圈若隐若现。接单、找货、打包、交给骑手,小李和表弟流水线般的操作,紧凑而有序,不到5分钟,便有7名骑手来取货。“10月因疫情闭店2次、11月逐渐向好,这个月已经接了6000多单。”小李笑呵呵地说出一段收入变化曲线。

这家便利店原本是小李父母经营,2018年,小李辞去工作,接手了小店。起初,小店主要针对线下的顾客,生意不温不火。这时,小李发现总有一个人来店里买不同品牌的香烟,交流后他得知,跑腿服务已在银川悄然兴起。同样是顾客托人买东西,为何不开展即时性消费服务?小李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添置了一些货架、冰柜,将小店打造成一个拥有3000多种货品的前置仓。

硬件设施到位后,小李迅速注册了2家线上销售平台,满心期待“触网”成果。然而“成长的烦恼”接踵而来,尽管小店开展24小时服务,但夜间鲜有骑手接单,无故不接单次数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被平台闭店的风险。不得已,小李当起了骑手,负责配送夜间且位置偏僻的订单。一天凌晨4时许,小李接到一个6公里远的订单,由于手机导航有误,加之顾客所在小区没有路灯,骑着电动车的他在寒风中“盲找”了2个多小时,才送完货。回到店里,他的双腿冻得没有知觉,半天才缓过来。这一单,小李仅挣了2元。有时实在撑不下去了,他就铺张纸板,在店里席地而睡。

机会留给了细心且肯吃苦的人。小李注意到年轻人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下单一件商品时,可能会配套几件其他商品。“比如买一瓶红酒,还会需要酒杯、开酒器等。”小李不断扩充商品的种类,并借鉴区外一些便利店在选品找爆款、美化页面、设计促销等方面的好做法,渐渐地,店里的线上订单噌噌上涨,最多时月销万单,成为银川的网红店。

交谈中,记者发现小李颇具有管理者头脑,他把之前体制内的工作经验融入人员管理中,聘请3名店员、3名亲友帮忙,将其分为店员、主管、店长、合伙人四类,所有人员三班倒,每月进行打分考核,年底根据打分情况计算年终奖,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虽是便利店,但家人说我像在企业上班,福利待遇好,分工明确干活还不累。”店员张昊插话道。尽管10月份累计闭店14天,但工资照发,老板的人性化管理,让张昊很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干起活来十分卖力。

小李告诉记者,与动辄上千平方米的大型连锁超市相比,自己的小店更加灵活,可以根据消费趋势变化第一时间调整商品结构,且在传统商超营业时段之外,更好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便利化需求。经过4年“成长”,小店的客群范围也越来越大,拥有500多名熟客,订单配送范围也从最开始的3平方公里延伸至周边70平方公里,实现信誉度和评价双赢。

尽管经营已经步入正轨,但小李还有一些烦恼和愿景,其中既希望线上平台少一些垄断性经营的制约,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减免房租、减免增值税、延缓缴纳所得税、发放消费券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小李说,他想乘着好政策的“东风”,开设自己的线上销售平台乃至连锁店,让梦想冲出百平方米的小店、蔓延到更远方。(记者 姜 璐)

记者手记

即时零售 风口已至

遍布在大街小巷的便利店,是连接居民日常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疫情三年,让人流熙攘的小店骤然静了下来。

没有精美装修,位置不在闹市街区,却拥有各式各样的商品,它能把洗净切好的水果送到家、让你实现水果“自由”;也能在你急用药品时,轻触手机、即时到达;还能把便利店“浓缩”在手机里,生活用品随心选……在客流锐减的打击中,像斌宇商店这样的小店,并未选择“躺平”,而是应需求而生、应需求而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搭建了“供”“给”畅通的最短直达通道,打开了一条高速增长的新销路,探寻了一条即时零售的新经营之道,在实现质跃的同时也方便了群众。万物皆可“到家”,已成为新趋势、新生活。

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小店,背负着若干个家庭的生计。万家小店,点亮的是人间万盏灯火。

即时零售,未来已来。这些年,我区相继出台减税降费、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利好政策,帮助个体工商户“轻装上阵”。但在疫情下“重生”的小店们还面临供应链中间层级多、抗风险能力差、平台垄断性制约等多重压力。我们期待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的“及时雨”更好地降到小店。希望出台更多惠民政策,为个体工商户搭台铺路,帮助他们更好“触网”经营、拓宽销路,闯出一片个体经济的新蓝海。(记者 姜 璐)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有关部门 个体工商户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