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到家”,是许多第三产业的努力目标,也是人们在得到了满意的服务之后的由衷赞赏。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你们真是服务到家了!”也是我们经常说或经常听到的话。这里所说的“服务到家”,并不是有关人员的服务真的到了“家”、服务到了“门上”,而是对服务到位的一种说法而已。
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如今,所说的“服务到家”真的不是说说而已了:有许多服务,真的是“服务到了家”:上门服务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只要消费者有需要,就会有相应的产品;只要社会上有需求,就会有相应的项目;人们生活、工作中的许多愿望,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都能得到满足,不仅及时而且到位。
(资料图)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第三产业,各种服务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到位”,许多人没想到的服务,都有人替他想到了,也做到了,有的服务不仅可以上门,而且让人服服帖帖、心满意足。有的服务,足可以让人免去所有辛苦,只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即可,不需要付出体力、精力,就有人代劳了一切。不想做饭,叫个“外卖”,有人就把饭菜送到家门口;不想去商场购物,在手机上轻轻一点,货物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送来;出门不想步行,网约车会按要求开到……人们享受的欲望也因服务的“升级”而“水涨船高”:有的人,一出门就要乘车,即使只有两三站路,也要“打的”前往;原来的“共享”自行车,没多久就没有人愿意骑了,不花力气的“共享”电动车便“应运而生”。曾经畅销的单缸洗衣机,很快就没市场了,双缸洗衣机也没卖几天,又被全自动洗衣机代替了。
“这个我不会。”“那个我不做。”“我不会做饭。”“我不会缝扣子。”“我不会安装电灯泡。”“那个活太辛苦。”“怎么让我干这个?”“那不是该我干的活!”这些是我们过去很少听到的话。如果有人这样说了,常常会被人嘲笑、讥讽,本人也往往难以说出口、会有点不好意思;如今,有些人说这些话时,非但不脸红,反而心安理得,甚至显得理直气壮。
目睹一些社会现象,有人感叹:现在,有人变得越来越懒,就连一般的家务活都不想干,变成了“甩手掌柜”。他们不仅“懒”,而且“懒”得心安理得。不仅如此,有人居然把这种“习性”从家里“拓展”到了社会上,即使是举手之劳也不愿意“举”一下:有的人在机关食堂吃完饭,抬腿就走,连餐具都不收;有的人在公厕“方便”完就扬长而去,连自己的排泄物都不冲;有的人把别人对自己的服务看成理所当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连毛孔里都透露出“老爷作风”。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人在享受了各种服务之后滋生了极端的享乐主义和难以救药的“依赖症”:有些本应由个人做的事,偏要让别人去做;有些个人本有能力做的事,却毫不犹豫地让别人替自己做;有些简单易做的事,在一些人眼里竟变成了难事,有的人因为“养尊处优”惯了而变得越来越弱智、越来越无能、越来越无用,有些人常常为针鼻大的小事而焦虑、为难、苦恼、束手无策,“生活自理能力”也降低到惊人的程度。
现在,是该对这类社会现象做一点反思了:在充分享受了社会进步成果和各类周到服务的同时,我们是否失去了什么?我们是否丢弃了不该丢弃的东西?
诚然,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每个人都有资格、也完全应该分享,我们不反对这些服务,也没有理由拒绝这类服务,甚至退回到过去,那就是因噎废食了,我们绝不能那样做。
我们有充分理由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这也是文明社会的馈赠。各类高质量、高精准的服务,不仅可以让人们不必事必躬亲、免除许多不必要的劳动,而且可以让人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做自己想做、而又值得做的事。但是,在这种由周到服务而形成的“养尊处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是否应该保持应有的警惕,提醒自己:不要陶醉其中,不要忘乎所以、不要让享乐主义潜滋蔓长、更不要因此抛弃艰苦奋斗的作风、丢掉了不该丢掉的东西。
这是杞人忧天?但愿如此。(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庄电一)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