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宁夏建立以工代赈利益联结机制助农增收


(资料图)

这几天,在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红川村农业产业园大棚内,小番茄正当红,产业园的工人马凤龙当起了小番茄的“经纪人”,一头忙采摘,一头忙市场。这既是一座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也是一处建在村民家门口的以工代赈项目。近年来,我区探索建立以工代赈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开发大批就近就业岗位,多层次开展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持续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是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自从产业园建到了家门口,马凤龙当上了产业工人,月收入约3500元。以工代赈项目,在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的同时,也让村民切实感受到项目带来的务工实惠。

我区坚持推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的赈济模式,改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将以工代赈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并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以工代赈的政策温度切实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为确保劳务报酬保障到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抓牢“三个环节”:在项目申报、实施和验收阶段,紧盯劳务报酬测算、落实和赈济实效,将施工主体劳务报酬支付标准、金额和发放名册,作为以工代赈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同时,抓牢“三个主体”,推动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在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保障村级产业长效发展,让群众长期获益。

以产业基础原本薄弱的红川村为例,2022年,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支持下实施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已经取得实效。该项目建成后,引进一家龙头企业种植鲜食小番茄,年总产量1700余吨,产值3000余万元,每年给村集体分红45万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50个,带动季节性务工500人,务工收入超800万元。由此,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集体、企业、农户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坚定产业发展信心。(记者 毛雪皎)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