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资料图片) 近年来,宁夏把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建设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依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行业和务工传统,大力培育吴忠厨师、海原司机、中宁枸杞技工、泾源家畜饲养工、东耀家政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宁字号”劳务品牌,有效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截至目前,全区劳务品牌从业人员26.5万人,带动就业12.2万人;累计开展劳务品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6万余人,一批乡土技能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相继涌现,促进枸杞、葡萄酒、文旅等产业发展,劳务品牌创造经济效益近27亿元。 如今,一个个叫得响的劳务品牌,成为一张亮闪闪的就业名片,赢得了市场“金字招牌”,在更加宽阔的道路上释放大能量、闯出了大市场。
吴忠厨师:双手“烹”出幸福滋味
吴忠厨师参加厨艺技能大赛。
“包子、酱香饼、小花卷各来一份,小菜4盘、牛肉半斤……”1月15日8时许,吴忠市利通区泰盛轩精品私房菜早茶拉面馆又迎来就餐高峰期,三五成群的食客相约而来,精心挑选喜欢的餐品。
“店内每天食客爆满,生意还比较好。”早茶拉面馆投资人赵建云精神饱满,脸上堆满笑容。前几年,赵建云通过参加吴忠市组织的“吴忠厨师”免费中式烹饪技能提升培训,取得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与朋友在吴忠市共同投资了这家1800平方米的私房菜早茶拉面馆,每天食客不断、生意火爆,带动50余人的就业。
吴忠美食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名冠宁夏。近年来,吴忠市通过实施“吴忠美食”走出去战略,将餐饮烹饪技能、特色美食制作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紧密结合餐饮业发展用工需求以及城乡劳动者求职愿望,大力扶持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设立中式烹饪、中式面点等培训课程,开展餐饮烹饪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全力打造“吴忠厨师”劳务品牌。对参加“吴忠厨师”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给予每人1000元至2000元政府补贴,鼓励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创业。目前,具有餐饮行业培训资质民办定点培训机构21家,共开展餐饮业职业技能培训13317人。
付文斌与朋友依靠吴忠特色美食的影响力和“吴忠厨师”劳务品牌,把生意做到了上海。经过6年快速发展,具有吴忠特色的中餐和火锅店直营店达3家,每天营业额15万元以上,带动就业200余人。“生意确实不错,店内推出的手抓羊肉、清炖羊肉、烤羊排、吴忠凉粉、凉皮等特色美食很受当地市民青睐。”付文斌说,自己的餐厅有吴忠厨师近50人,前厅服务人员60%是吴忠人。
为壮大“吴忠厨师”劳务品牌队伍,吴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从事厨师职业5年以上,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秉承工匠精神,且有较高技艺技能,在技术革新、先进操作方法等方面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在岗人员推荐为“自治区技术能手”;将从事厨师职业10年以上,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获得过“自治区技术能手”称号,在技术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带徒传艺、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和在国内重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在岗人员推荐为“塞上技能大师”。目前,吴忠市已有12名高级工以上餐饮服务人才申报参加评选活动,3名被评为“自治区技术能手”、2名被评为“塞上技能大师”。
“吃在吴忠”叫响全国,特色美食香飘区内外。如今,吴忠市通过“吴忠厨师”劳务品牌打造,国强手抓、杜优素羊杂碎、吴忠早茶等先后多次亮相《舌尖上的中国》和央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吴忠市特色餐饮从业人员10万余人,餐饮业零售额51亿元。吴忠厨师在区内外经营的特色餐饮企业和个体户近300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近3万人,年经济收入5亿元以上。(记者 马照刚 文/图)
海原司机:车轮滚滚“跑”出好日子
掌握一技之长的“海原司机”跑货运增收致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月11日,春节临近,家住海原县关桥乡马湾村的田进龙结束了1年的忙碌,在家享受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这几年我们家的日子过得不错,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衣食无忧,我们生活得很满足。”田进龙说。
田进龙是1名货车司机,从2004年开始外出跑运输。“那时1个月工资才几百元,但比在家种地的收入还是要高很多。”田进龙告诉记者,家乡十年九旱,粮食收成仅够解决温饱,家里没有任何多余的收入。看着村里其他人当货车司机可以挣钱,田进龙也考取了驾驶证。“2004年,村里跑货车运输的大概是二三十人,现在村里绝大部分都是货运驾驶员。依托‘海原司机’这个劳务品牌,我们很好找工作,每个月收入五六千,比去工地‘打零工’收入高。”
海原县是劳动力大县,每年转移就业9万人以上,工资性收入18亿元以上,占海原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近一半,其中货运驾驶员创收8亿元以上。近年来,海原县大力发展“海原司机”劳务品牌,培育出李旺、七营、史店、海城、关桥等5个货运大乡,全力推动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开展。目前,全县有货运企业84家,货运车辆8798辆,持有B2及以上驾驶证货运驾驶员21735人,货运行业营收8.8亿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之一。
“我是2011年开始跑货运,一开始是给别人打工。2014年,我花了20多万元买了1辆运输车,2年多的时间就把买车钱挣回来了。”史店乡赵家山村大车司机马强说,海原县对货运行业非常重视,想办法让这个行业发展更好,让司机收入更高。“参加驾驶培训有补贴!”马强说,这几年,自己跑运输,月净收入1万余元。
海原是运输大县,货车保有量多,但多为散户经营。为推进货运行业集约经营、转型发展,全面提升抗风险能力和服务水平,2020年海原县专门成立道路货物运输协会。“协会先后协调联系货运企业与甘肃靖远热电厂、彭阳王洼煤矿、宁煤公司等企业签订煤炭运输合同195万余吨,帮助420名货车司机解决了有车无货的困境。”海原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马瑞蓝介绍,海原县对脱贫劳动力驾驶培训,应培尽培,政府补贴6500元。2020年还出台《海原县营运货车交通事故风险救助办法》,每年筹集200万元,专门用于全县营运货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风险救助,对因发生交通事故举家返贫或陷入困境的司机,实施“兜底”保障。目前,已实施救助5人,累计发放货车交通事故风险救助金101万元。(记者 智 慧)
中宁枸杞技工:乡土专家闯出新生活
2022年,中宁枸杞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中心组织枸杞干果加工专业能力考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年2月,枸杞技工就开始忙活了。”1月12日,家住中宁县恩和镇双井子移民村的枸杞劳务经纪人李希成正驱车赶往县城,为自己承包的枸杞地农活做准备。作为劳务经纪人,李希成的主要职责就是带领老家及周边村的父老乡亲去村里的枸杞地干农活。
“我们村是移民村,过去村民们为了增加收入到广州、福建等地务工,每个月满打满算也只能挣2000元。”李希成说,现在不同了,自中宁县积极打造“中宁枸杞技工”劳务品牌以来,乡亲们可以去县里参加培训班,学习枸杞病虫害防治、枸杞硬枝扦插等新技术,仅是负责技术含量较低的枸杞采摘工作,每月就可收入3000余元。“培训学校的老师不仅教我们干活儿,还会给我们讲解枸杞的栽培历史、生物学特征、分布状况等基本知识。有了技能和专业知识傍身,收入增加了不少,一位枸杞技工平均每月的收入可达到5000余元。”李希成说,如果技术精湛、产出高效,完全有可能挣得更多。近两年,在李希成的影响下,他家的5口人都报名参加了中宁县的枸杞技工培训班,并从事相关行业,家庭总体收入比从前翻了几番。“生活越来越美,我也充满希望。”李希成说。
“如何打造具有中宁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劳务品牌?如何让劳务品牌有力推动枸杞产业发展,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一直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中宁枸杞技工”劳务品牌有关负责人说。据了解,中宁枸杞的人工种植历史长达600多年,九曲黄河与清水河在这里相遇,造就了中宁枸杞“甘美异于他处”的独特品质。作为宁夏枸杞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近年来,中宁县因地制宜,将枸杞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围绕枸杞产业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宁枸杞技工”劳务品牌。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扩大,“中宁枸杞技工”已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劳务名片”,有效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和层次的提升,吸纳县城及周边市县农村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20余万人,主要从事枸杞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工作。
“只有带动技能提升,才能推动品牌发展。”中宁枸杞技工劳务品牌有关负责人说。为充分挖掘枸杞特色产业的内在潜力,促进“中宁枸杞技工”品牌发展提升,中宁县专门组织县内枸杞专业人士开发中宁枸杞硬枝扦插、枸杞树修剪、绿色枸杞病虫害防治、枸杞干果加工4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成立中宁枸杞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中心,组织编写出版《枸杞栽培和加工》培训教材,建立3个枸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高标准培训实操基地,组建30余人的枸杞培训教师队伍及职业能力考核鉴定小组,大力开展枸杞专项能力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技术人才5000余人。(记者 陈 思)
泾源家畜饲养工:家门口就业增收有盼头
泾源县家畜饲养工培训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家住泾源县香水镇下桥村的马八十,今年45岁,他养牛却近30年了。
“过去家里搭的那种简易牛棚,只能养七八头牛,从没想过自己可以做到大规模养殖。前不久,我将养殖的30多头牛卖掉了一批,现在还剩的21头牛中,有7头牛已怀上了牛犊。”近日,马八十和记者聊起自己靠养牛致富的事,高兴不已。
2020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马八十从银行贷款30余万元,拿出近8万元新建了一栋240平方米的牛棚。“一向行事求稳的马八十,为什么突然贷这么大一笔钱?”很多乡邻都不解。不过这事要从他参加泾源县组织的家畜饲养工职业技能培训说起。作为有着丰富养牛经验的“庄稼人”,培训课上的科学养牛新技能和实地观摩,让马八十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人家的规模化养殖场也是从小做起的,这其中运用的很多科学化、自动化养殖理念,不仅有许多让我学习的地方,而且还能帮我换一种方式挣大钱。”马八十说。
培训结束,马八十已经拿到家畜饲养工初级职业技能证书,有了技术的积累,他决定再拼一次,便贷款买回了30头牛。“我买的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这3个品种的牛品质都非常好,销路根本不发愁。只需要把牛圈的杀菌消毒做好,把牛的喂养做好科学配比,按照培训课上教授的一些技能认真实践,我想今后肯定会越来越好。”马八十说,2021年他又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拿到了家畜饲养工中级证书。
为全面推进肉牛养殖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规模化就业,实现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从2016年开始,泾源县及时调整由扩量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泾源家畜饲养工”劳务品牌,通过实施联农带农机制,加大对从业人员政策扶持、培育牛肉分割加工龙头企业、举办黄牛节等方式,激发群众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积极性,促进劳务品牌的培育和发展。
“家畜饲养工的从业人员以留守中老年人员为主,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文化程度在初、高中以下,通过养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如今日子越过越好。”泾源县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兰保平介绍,全县每年从职业技能培训中拿出不少于30%的指标打造“家畜饲养工”劳务品牌,坚持每年举办家畜饲养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4085人次,占从业人员的58%。如今“泾源黄牛”已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认定为宁夏著名商标,并建成国内以县为单位最大的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累计建成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场42家,发展“家庭农场”75家,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215个,全面覆盖96个行政村,从业人员达到6000余人,创收2.41亿元。(记者 刘惠媛)
东耀家政:学员有“技”致富有“路”
学员在学习育儿课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2年6月是周薇人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她是一名自媒体人;而这之后,她成为银川市东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班级管理老师,助力跟她一样曾在择业路上彷徨的无助者找准定位实现梦想。“全班50名同学,46人拿到了保育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月11日,周薇告诉记者,为期20天的培训结束当日,学校即为保育师班举办了专场招聘会,十几所幼儿园负责人现场“抢人”,与很多学员“牵手”成功。
“掌握了保育技能,拓宽了就业渠道,同学们纷纷找到了理想的岗位。我也从学员成长为助教老师,圆了我的教师梦。”周薇说,没想到一次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能给她带来如此大的改变。
一次免费的技能培训,也改变了杨卫荣的工作境遇。48岁的杨卫荣从事月嫂多年,每单价格已达1万元。“近几年,月嫂需求量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月嫂大军中,市场竞争激烈。”前几年,上一户的工作还没结束,下一户的订单就已经排上了,可近两年,杨卫荣1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等待派单,“接单量减少让我有了紧迫感,如果仅靠母婴护理这一项技能,难以在家政市场上站稳脚跟。”2022年3月,银川市东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办家居清洁专项培训班,杨卫荣立即报了名,学习期满,考取了“家居清洁专项能力证书”,这为她入户服务增加了“筹码”。“过去月嫂只负责产妇一日多餐、只打扫产妇起居房间,这似乎已经成了行规。现在,我不仅可以照顾产妇和新生儿,还能利用空余时间打扫全屋,而且经过专业培训,清洁效率大大提升。”当问及现在收入和过去的对比时,正在雇主家做保洁的杨卫荣在电话里卖起了“关子”:“具体高多少还不能告诉你,但比单一做月嫂至少高出1000元。”
“多一项技能就多一种选择,也为求职者多争取一分主动权。”银川市东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马刚说,学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想有一技傍身的求职者提供免费学习机会,“学校每年培训各类家政从业人员3000人左右,累计培训3万余人,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2.8万人。学校还紧盯市场需求,不断开设新课程,比如最近开设的养老护理员、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茶艺师等培训班,学员报名踊跃,常常一座难求。”
任芳是一位全职宝妈,她曾在东耀培训学校考取了育婴员证,在照顾自己家2个宝贝时,育婴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年孩子就要上学了,我打算‘回炉’深造,学习烹饪手艺。”任芳的计划并非无的放矢,“前段时间看新闻,一些城市出现了上门做菜的钟点工,专门为双职工家庭解决午餐难题,做1顿饭60元。等我掌握了烹饪手艺,也想在银川市开拓这一市场。”(记者 秦 磊)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