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又到年终盘点时。过去这一年,新消息报一如既往地记录着普通百姓不平凡的生活。从北京冬残奥会到宁夏小伙在非洲当酋长,从全国劳模的临终遗言到小学生的互爱互助,从大地震中徒手救人的军人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学生,从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到乐于助人的邻家大姐……从宁夏北端的惠农到南端的西吉,从东端的盐池到西端的中卫,都留下了新消息报人的采访足迹。 面对疫情,新消息报人克服重重困难,回访到14位人物:顾春娥、马奕菲、李满虎、吴菊英的儿子叶晓军、马欢、现陈、何发云、韩桂香、杨文举、吴欣雨、贺雪梅、毛运芳、海玲、丁文娉。他们当中,有学生、医护人员、军人、消防员……值得一提的是,马奕菲和杨文举都是盲人,而吴菊英老人已去世。 事虽小,必以力;物虽薄,必以情。让我们再次细品他们的故事,细品这些故事中散发的芳香。 (资料图片)
新闻回放:3月2日,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顾春娥作为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在北京世园公园宁夏园门口完成了火炬传递。据悉,参与传递的火炬手约120人,顾春娥是第91棒。“火炬传递只有一分钟,但我一生难忘。”顾春娥说。(《新消息报》3月3日03版)
年终回访:今年,顾春娥“特别忙”。先是当选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会后还要向同事们传达、学习党代会精神。紧接着,顾春娥又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前往北京开会。会后回到宁夏作报告,学习、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
回想今年的种种经历,顾春娥一度热泪盈眶。“我只是普通的护理工作者,跨过人生的不惑之年,还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见证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历史性时刻,何其幸运和幸福啊!”
工作中的顾春娥(右)。受访者供图
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是传染病医院。新冠肺炎(已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顾春娥是第一批进入确诊病区的工作人员,两个多月没离岗。后来,她又作为护理专家,进入中国政府支援沙特、科威特抗疫医疗专家组。2020年9月,顾春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这些经历会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顾春娥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即将实施“乙类乙管”,但医护人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没有改变。顾春娥说,她会用光辉历史来鞭策自己,当好患者的守护者和健康知识的传播者,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新消息报记者 安小霞)
新闻回放:3月13日晚,在万众瞩目的国家体育场鸟巢,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在小提琴的伴奏声中逐渐熄灭。此时,一位身着粉色礼服、手拿小提琴的女孩站在舞台中间,演奏主题曲《雪花》。她是来自宁夏的视障女孩马奕菲。今年16岁的她,用悠扬的琴声和自信的笑容感动了世界……(《新消息报》3月22日03版)
年终回访:今年9月,马奕菲升入高三,学习紧张又忙碌。她的妈妈告诉记者,这半年来,马奕菲在认真复习文化课的同时,一直在北京跟随专业老师学习钢琴、小提琴、声乐、作曲等专业知识,每天起早贪黑,非常刻苦,进步很大。12月27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单位发布2022新时代好少年,全国共评选出32人,马奕菲名列其中。
马奕菲。资料图片
目前,马奕菲已回到银川,备战2023年宁夏考区高考艺术类专业统考,祝愿她梦想成真!(新消息报记者 陈勇)
新闻回放:海原县偏远山村长大的90后回族小伙李满虎,30余年的人生经历犹如过山车一般:在贫困的小山村度过童年、少年时代,高考后来到大城市上大学,毕业后放弃国企工作前往非洲,先后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两个国家当上了酋长。非洲的华人酋长本来就不多,而在两个国家同时拥有酋长身份的华人更是罕见。今年2月25日,返乡探亲的李满虎应邀做客新消息报社。(《新消息报》3月1日02版)
年终回访:12月25日,记者通过微信联系到目前身在喀麦隆的李满虎,听他讲述再回非洲的经历。7月底,李满虎重回非洲。“之前是国企外派工作人员,现在是自由创业者。之前在尼日利亚,这次在喀麦隆,虽然我也有喀麦隆酋长头衔,但没有来过。喀麦隆绝大多数人说法语,我就买了一本自学法语的书籍带在身上。”
本来李满虎有很多创业思路,到了喀麦隆后才发现用不上。比如浙江一家国企想直接进口喀麦隆的棉花,李满虎去了之后才发现,喀麦隆的棉花比中国的还贵,只能放弃。考察两个月后,他开始转变思路,决定还是尝试自己的专业领域——矿产资源。
李满虎。受访者供图
尼日利亚今年最火热的是锂矿,国内也有很多朋友咨询他购买锂矿,但是当地锂矿的价格已经被炒高。李满虎又去了利比里亚,在那里考察两个月,没有成功。11月底,他重返喀麦隆。虽然暂时“一事无成”,但李满虎积极应对:“来到非洲已有5个月,虽然不如在国企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我不后悔自己的决定。我把之前的考察进行了总结,规划了新的发展思路:从最简单的外贸入手,然后结识更多的当地朋友,牵线搭桥引入更多的中国投资者。”(新消息报记者 闻海霞)
新闻回放:6月19日7时20分,86岁的全国劳动模范吴菊英离世,按照老人遗愿,家属捐献了她的眼角膜和遗体。老人的两只眼角膜分别于6月20日和6月22日移植到了两个陌生人身上,为他们带去光明。(《新消息报》6月28日03版)
年终回访:12月23日,记者采访吴菊英老人唯一在世的儿子叶晓军得知,吴菊英去世81天后,老伴叶玉龙也去世了,而且叶玉龙老人也捐献了眼角膜和遗体。
叶晓军说,母亲走后,父亲特别难受,总是反复回看母亲生前的录像带,边看边流泪,持续了一个多月。叶晓军夫妻赶紧搬过去同住,不断地开导劝慰老人,还计划等疫情缓解后带父亲出去旅游散散心,可父亲没有等到那一天。
其实,8年前父亲就查出了肺癌,一直保守治疗。“父亲放不下母亲,硬撑着活到母亲先走了。”9月8日晚,父亲说想喝白米粥,叶晓军便用电饭锅煮好白米粥。次日早晨,叶晓军起床后发现锅里的粥未动,冲到父亲房间发现人已经走了。
“我和妻子特别想念老人,总觉得他们出去买东西了,很快能回来。一年之内,父母都走了,我内心就空缺了一大块。”叶晓军哽咽地说。
叶晓军展示父母的捐献证书
“吴菊英老人和叶玉龙老人的精神境界非常崇高,让人钦佩。”宁夏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夏于2019年设立器官捐献机构,截至目前接受了4例器官捐献、29例角膜捐献、87例遗体捐献。吴菊英老两口同时捐角膜和遗体,是全区首例。
父母的行为对叶晓军影响巨大。现在,他非常珍视父母留下的4本捐献证书,55岁的他也萌生了捐献遗体和角膜的想法。(新消息报记者 张艳丽 文/图)
新闻回放:7月7日13时30分,在经历4小时的人体干细胞采集后,吴忠籍大学生马欢完成了一次神圣的使命:挽救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幼童。他还是湖南工业大学第一例、年龄最小、外省人在株洲捐献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马欢说:“这是献给自己20岁的生日礼物。”(《新消息报》7月8日02版)
年终回访:7月8日,马欢搭乘飞机回到宁夏,家人、老师和吴忠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像迎接明星一样,拉着醒目的条幅,热烈欢迎他凯旋。暑假里,马欢做了防疫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受马欢事迹的感染,他的哥哥、弟弟们都主动做了造血干细胞留样。马欢说,家人的行动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意气风发的马欢。受访者供图
秋季回到学校后,马欢的“名人效益”凸显,他先后获得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株洲市红十字会特别奉献奖、株洲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奖等荣誉。但在荣誉面前,马欢依旧脚踏实地。11月初,株洲市疫情爆发,学校里许多同学被隔离,马欢踊跃报名当起了志愿者,他说:“每天为不能出宿舍的同学们送餐、送防疫物资,虽然累,但心里是甜的。”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马欢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顺遂,身体健康!(新消息报记者 黄英)
新闻回放: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休假在家的武警宁夏总队银川支队某中队下士现陈立马骑上家中摩托车,火速赶往磨西镇参与救援。现陈和其他人一道,共救出20多人。灾后,他又在灾区志愿服务216个小时。事后,被救群众在媒体上刊登寻人启事,寻找当初那位救人的“迷彩服”,现陈的事迹才被大家知晓。(《新消息报》9月29日02版)
年终回访:现陈是名炊事员,现已返回银川服役。“做自己该做的事,履行好自己应尽的义务”是现陈的诺言,也是他的初心。
俗话说,“冬至头,冻死牛”。12月22日凌晨5点半,现陈就起床洗漱,让准备换哨的下士丁博轩不禁犯起嘀咕:“放着暖烘烘的被窝不睡,这是要起大早赶啥集呀?”紧随其后的炊事班班长、中士胡博文“解密”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还不是为了让咱这百十号兄弟能按点吃上大饺子!”说罢,便带着几位炊事员紧随现陈一头扎进他们的“战场”——炊事操作间。和面、醒面、剁肉、调馅,现陈和炊事班的几位战友一干就是近6个小时。韭菜鸡蛋、牛肉胡萝卜等馅料的饺子,在午饭时准时上桌,让战友们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现陈在演讲。王佩 摄
12月16日是李振辉的23岁生日,但因驻地偏远等原因,让他今年吃蛋糕吹蜡烛的愿望落了空。“一没家人在身边,二没蛋糕享口福,这生日过得真没劲。”李振辉不免吐槽。不承想,他这句话被现陈收入耳中。这天晚上,快要就寝的李振辉被班长苏鹏神秘兮兮地领到中队会议室,一开门,便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除了满屋子的战友,还有各式各样的零食水果。“蛋糕买不来,生日还得过,传统法子更有意思!”苏鹏说罢抬手一指,李振辉便看到现陈端着一碗卧着荷包蛋的长寿面向他走来。
“真没想到,我的几句吐槽竟让大家这么重视!这个生日我终生难忘!”长寿面下肚,李振辉直呼暖胃又暖心。(通讯员 雷铁飞 王卓)
新闻回放:2022年4月22日,同心县丁塘镇一名3岁幼童掉入15米深的污水井,情况十分危急。事发后,豫海消防救援站立即派出2辆消防车、14名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救援人员何发云两次下井救援,冻得脸色青紫、浑身发抖,但他克服困难,成功将孩子救出。(《新消息报》4月25日04版)
年终回访:《新消息报》刊发此事后,包括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环球网等在内的60余个新媒体平台转载。新华社“抖快视”平台总播放量就超过1亿次,点赞量达600余万,收获网友好评80余万条,让何发云成为“网红”。
训练中的何发云
12月27日,记者电话采访何发云时,他正在训练。何发云说,作为消防救援人员,刻苦训练、认真钻研业务才是每天要干的工作,“如果当时负责救援的是其他战友,也会义无反顾下井救人,这是我们每位消防救援人员的使命和责任”。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后,何发云平时训练更加认真,休息时间也去健身房加练,因为他意识到,只有拥有更健硕的体魄、更顽强的意志,才能在救援中将体能发挥到极致。(新消息报记者 陈健 文/图)
新闻回放:2018年底,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街道八里桥社区要创建学雷锋志愿者活动站,党员韩桂香主动提出可以免费给居民缝补衣服。得到社区支持后,她和二嫂陈月芳每周二、周四来裁缝室免费缝补衣服、裁剪旧衣服、熨裤子等,但凡居民有需要,妯娌二人都会不遗余力帮忙。3年多来,两人累计为辖区居民义务缝补衣服、扎裤边、扎鞋垫400余件。(《新消息报》2月18日05版)
年终回访:报道刊发后,韩桂香和陈月芳越发忙碌了,每周都要腾出两天时间,在裁缝室免费给居民扎裤边、扎鞋垫等。“有段时间社区装修改造,裁缝室关闭了,但只要居民有需要,我就利用装修间隙溜进裁缝室,尽快给弄好。”韩桂香说。
韩桂香为居民熨裤子。社区供图
今年十一刚过,韩桂香投入抗疫一线,遇上哪个单元居民需要居家隔离,她就值守在防控点帐篷里。看到医护人员冒着寒冷给居民采集核酸手都冻肿了,她就在家烧热水,带上几大杯送给大家。
除了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韩桂香还顺带着“捡废品”,就是收集防疫物资包装,让丈夫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先后卖了4次,一共152块钱,每一次我都有记录,也给社区打过招呼,这些钱用来买针线、布头啥的,以后居民随时来缝缝补补就不缺针线了。”韩桂香说。
“过去生活在农村,一天忙着种田、干活,现在村子变成了康居社区,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我很高兴,也很满足。趁现在身体还不错,当志愿者,为居民服务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希望裁缝室一直开下去,把这份邻里间的温暖传递下去。”韩桂香说。(新消息报记者 高晓刚)
新闻回放:宁夏2022年唯一的盲人考生杨文举,今年是第二次参加高考,被银川能源学院录取。“心有光芒,逆风飞翔”,新消息报和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奖励他1万元“正能量励志学子追梦奖学金”。杨文举是西吉人,从小双眼失明,父母为了满足他的求知欲望,在吴忠租房打工,将他送进宁夏特殊教育学校。(《新消息报》8月23日03版)
年终回访:杨文举是银川能源学院建校以来唯一的盲人学生,从入校开始,他就力图让同学们改变对残障者的固有认知。在此之前,同学们总以为他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被照顾。事实并非如此,入学不久,他就完全熟悉了自己需要活动的校园环境,包括所有教学楼、图书馆、操场,并且能独立在校园内活动。为了克服无法用视觉获取教材内容的困难,他在上课之前会主动向老师索要课件,提前预习,并在课后及时复习,课堂上总是积极和老师互动。
同学帮助杨文举(中)熟悉座位。受访者供图
杨文举还竞选了班委,当选为组织委员。“我不能总接受别人的帮助,大学4年,我也要为班集体作点贡献。”在杨文举看来,他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代表着像他一样的视障者。
杨文举还加入青蓝轩文学社,进入文法学院学生分会学风建设部。他积极参加各类比赛,获得文法学院第三届中华诗文诵读大赛一等奖、银川能源学院第三届中华诗文诵读大赛二等奖、银川能源学院“书尽意来”读书征文比赛一等奖、银川能源学院“百名校园榜样人物——爱校之星”等各种荣誉。
2023年,杨文举希望自己能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更好地融入同学中。(新消息报记者 武晓瑜)
新闻回放:“6岁起就自觉帮助身边不能独立行走的残障同学,这双友爱的手一牵就是6年……”今年6月26日,2022年度宁夏“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在银川举办,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学校11岁的吴欣雨备受瞩目。6年来,她向从小罹患重病、身体不能直立的俞佳萌同学伸出援助之手,每天帮她背书包,扶她进教室……吴欣雨就像俞佳萌的“拐杖”,助她完成一切在学校里要走的路。(《新消息报》6月28日08版)
年终回访:吴欣雨已上初中,巧的是,她和俞佳萌又成了同班同学。12月25日,记者联系到吴欣雨现在的班主任——惠农中学七(2)班的曹丽霞老师,听她介绍了这对好同学、好朋友的情况。
吴欣雨和俞佳萌都是住校生,同住一间宿舍。考虑到俞佳萌的身体状况,曹老师专门找到宿管老师,将二人安排在一间向阳且离卫生间较近的宿舍。“刚开始,我把她俩安排成同桌,坐在第一排,后来发现,吴欣雨个子高,坐在第一排挡住了后面同学的视线,只好调开了。”曹老师说,俞佳萌的学习和生活,虽然也有其他同学帮忙,但主要还是吴欣雨来照顾。
吴欣雨(右)与俞佳萌。受访者供图
“希望上初中后我们还能在一个班,能一直在一起。”小学毕业时,俞佳萌曾这样说。现在,俞佳萌怎么看待呢?她对吴欣雨说:“谢谢你这么多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你每天扶我上下学,帮我排队打饭、接热水,还陪我一起去卫生间。你对我的照顾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你,我会记你一辈子!”
吴欣雨的爸爸说,女儿1岁时奶奶去世,5岁时妈妈离开,从小和爷爷住在一起,养成了凡事靠自己的习惯。女儿能帮助别人,证明“她是有用的人”,做父亲的为她感到高兴、自豪。(新消息报记者 何玉玲)
新闻回放:2022年11月17日15时许,同心县田先生的爱人不慎将一个装有30多克黄金的女士手包落在共享单车上,直到回家后才发现。“商场门前人流量大,30多克黄金首饰怕是有去无回了。”田先生夫妇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返回寻找,没想到手包被环卫工人贺雪梅捡到,而且贺雪梅一直在寒风中等待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失主赶来。(《新消息报》11月24日05版)
年终回访:贺雪梅拾金不昧的事被当地媒体及新消息报报道后,单位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纷纷转发消息,为她点赞。“对我来说,捡到东西物归原主再正常不过了,没想到大家能给我如此高的评价,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贺雪梅的孩子看来,“妈妈的这种行为深深感染了我,她是我的骄傲”。
贺雪梅。受访者供图
如今,贺雪梅一如既往坚守在环卫一线,每天正常上下班。不过,她给自己“加码”了!用她的话说,拾金不昧的事不可能天天发生,但她会一直坚持做好事、做善事。(新消息报记者 黄英)
新闻回放:西吉县西滩乡黑虎沟村的毛运芳,今年考入浙江大学,但母亲长年有病,父亲刚刚摔坏了腰。此外,毛运芳的哥哥在长春上大学,学杂费全靠贷款和打工。学费成了毛运芳亟需解决的事。新消息报和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奖励她万元助学金。(《新消息报》8月17日04版)
年终回访:8月17日,毛运芳和父亲从固原坐火车去往杭州。30多个小时后,两人才到达杭州,但由于疫情管控,父亲没能进学校,父女俩就在校门口告别。随后,毛运芳进学校专用隔离宿舍,父亲坐火车返回西吉。
毛运芳用“热浪翻滚”来形容杭州。半个月军训结束后,她投入紧张的学习中。
转眼到了国庆节,她和另外一位宁夏学生决定骑自行车绕浙江大学的紫金港校区一周,两人边骑边聊,可开心了。可没想到,南方的雨说来就来,把两人浇了个透。至今,她俩还在回味这件事儿。从塞北到江南,毛运芳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水、那么多的人,那么多耳熟能详的风景点:西湖、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雷峰塔、西溪湿地……
毛运芳。受访者供图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在班干部竞聘时,毛运芳有些胆怯但参与了,通过重重选拔,她当上了生活委员。她说,“那么多叔叔阿姨帮助了我,我为什么不能帮助别人!生活委员不就是一个可以服务别人的角色吗?”
12月23日,记者回访毛运芳时,她已经回到了西吉的大山里。半年以来,她父亲的腰有所好转,但还是不能干重活,母亲的病是老毛病,需要长期吃药。“我希望以后在杭州、上海给母亲找个好医生,彻底治疗一下。”
“这半年以来,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帮助我的叔叔阿姨们。我只是学生,对社会还没有任何贡献,何德何能受到他们的帮助呢?后来我想通了,他们其实是在提醒我,让我撇开坏情绪,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我是黑夜里的赶路人,你们是星火,让我看清了前路,扫空了恐惧。”(新消息报记者 闵良)
新闻回放:海玲身世比较坎坷,妈妈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今年,海玲和妹妹同时考上大学,妈妈积劳成疾,由于腰伤住进了医院。正当海玲一家为学杂费发愁时,新消息报和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奖励她万元助学金。(《新消息报》8月22日02版)
年终回访:很多人都不理解,海玲为什么要到青岛去上大学?海玲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喜欢大海,二是因为高中时,青岛科技大学的志愿者来到海玲家乡给孩子们上课,志愿者们介绍了青岛的风光,成功地“收割”了海玲。
海玲所在的班有30人,来自全国各地,但年轻人之间没有陌生感,班级群里每天都是欢声笑语。不封校的日子里,每到周末,班里同学都会约着出去转。
海玲。 受访者供图
海玲还成为化学学院学生会一员,当选了班委,参加了社团。她觉得加入学生会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那里充满了温馨和欢声笑语,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玩的时候尽情地玩。海玲和同学们一起拍摄了迎新晚会搞笑暖场视频,一起参加运动会,一起干活,一起制作彼此的表情包……(新消息报记者 武晓瑜)
新闻回放:同心县丁塘镇的丁文娉从小学开始就帮助家里干农活,摘枸杞、黄花菜,收玉米,从不缺席,以至于皮肤被晒得黝黑。今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致敬她的勇敢和辛劳,新消息报和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奖励她万元助学金。(《新消息报》8月18日02版)
年终回访:这半年来,给丁文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的一次对话。那是周二的午后,院长给她发来语音消息:“小丁啊,你待会儿没课吧,过来我办公室一趟。”平时,院长给学生们上《法理学》。
进入办公室之后,丁文娉有些紧张,院长看出来了,让她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跟她聊了聊家常,又问她最近生活费够不够花。最让她记忆深刻的是,院长说:“小丁,我们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可能没有其他同学的基础好,但是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把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走出自己的路。”
丁文娉。受访者供图
丁文娉告诉院长说,她参加了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赚钱。院长点头称赞,随即又叮嘱说:“不能迷失自己,不能深陷于钱的诱惑中。”(新消息报记者 武晓瑜)
亲爱的朋友,在这个特别的岁末年初,让我们告别昨天,以今天和明天之名,祝你新年快乐!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